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防务和安全论坛”晚宴上的主旨演讲:推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行稳致远
2016-11-17 09:00

(2016年11月16日,英国海军俱乐部)

尊敬的约翰·惠勒爵士,
尊敬的奥尔加·梅特兰德女士,
尊敬的凯利·布朗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应邀出席“防务和安全论坛”举行的晚宴,使我有机会与各位经济金融界朋友、各国驻英外交官们相聚一堂,共同交流。

  约翰爵士和梅特兰德女士希望我谈一谈中英关系、中国对外政策等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我想在英国公投脱欧之后、美国大选刚刚落幕之际,讨论这些话题可谓恰逢其时。最近发生的这一连串大事也让我想起一句在西方很流行的说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很多英国朋友曾问我这句话的出处,他们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句“神秘的中国咒语”。有的人说此话出自《论语》,还有人说它源于孟子。我和我使馆的同事们曾对此进行过仔细的查阅,但没有找到任何中国古籍中对应的说法。当然,各位也不要把我今天的话作为“权威发布”。

  不管这句话出处如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今年都是充满意外的一年。所以,我想大家都会认同一点,那就是我们确确实实正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充满意外和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冷静,把握大势。对于中英两国而言,首要的大势就是构建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黄金时代”、把握“黄金时代”、推进“黄金时代”?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下看法。

  首先,“黄金时代”是中英双方着眼长远、深思熟虑的战略共识。这一重要表述是2015年年初由英方领导人首先提出,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回应。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两国宣布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两国关系“黄金时代”。今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之后,一些舆论炒作中英关系走向出现不确定性,渲染“黄金时代”正在“失去光泽”。事实上,中英一直保持着富有成效的沟通对话与政策协调。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英国首相梅于9月赴华出席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并与习主席成功举行双边会见,两国领导人再次确认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双方将致力于推动两国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就在几天前,马凯副总理来英与哈蒙德财政大臣共同主持第八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就经贸、金融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和63项合作成果。中英双方在年内还将举行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等高层对话。这些高层对话机制与今年已经举办的中英首次高级别安全对话、第十二次经贸联委会会议和首届中英地方领导人论坛、中英政党对话等,共同搭建起中英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沟通合作平台,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在新形势下继往开来提供了牢固支撑和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黄金时代”不是一时一事的心血来潮,而是着眼长远、深思熟虑的战略共识,符合两国各界不断深化交往合作的热切愿望,有着强大而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黄金时代”正孕育出货真价实、源源不断的“黄金成果”。从衣食住行到基础设施建设,从经济金融到科研创新,中英全方位务实合作成果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英国政府不久前批准的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黄金成果”。该项目是迄今中国在英国最大的单笔投资,也是在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将给英国数百万家庭提供稳定的能源和创造2万多个就业岗位,标志着中英两国互惠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近年来,中英在经贸、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取得长足进步。2015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785亿美元,中国是英国在欧洲外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目前,中国在英直接投资存量接近170亿美元,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债券境外发行方面创造了多项“第一”,包括英国政府于2014年在全球率先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在伦敦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中国财政部于今年6月在伦敦首次在中国境外发行30亿元、3年期人民币主权债券。

  中英人文交流合作日益成为“黄金时代”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中国在英各类留学人员近16万,英国成为中国到欧洲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两国缔结了56对友好省市关系,人员往来每年超过百万人次。中英主管部门不久前就扩大两国航空运输准入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为促进贸易、旅游等合作带来新契机。为纪念中英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今年以来双方共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相和》、《白蛇传》等传统经典京剧演出也深受英国观众的喜爱。

  展望未来,“黄金时代”有着很大潜力,还将不断开花结果。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共同促进地区及全球发展振兴的重要公共产品,将为中英在金融、法律、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三方或多方合作带来难得机遇。目前,两国各界人士正在就“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行探讨与规划。我相信,随着中英关系的深入发展,将会产生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成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而且为世界人民增添福祉。

  第三,“黄金时代”将带来独特而广泛的全球影响。中英两国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今年英国公投脱欧后,不少人担心英国政策取向将转向“内顾”。但我们看到,梅首相领导的英新政府多次强调将继续奉行外向型政策,在全球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这将为中英两国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引领全球和地区议程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

  一个快速发展的中英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对世界繁荣稳定至关重要。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对国际体系和全球事务负有重要责任。

  长期以来,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组织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自由贸易、可持续发展、反恐、维和等议题上有许多共同语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体现出明智的战略眼光和在国际合作中敢为人先的精神。中英还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等全球卫生挑战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今年6月,首次中英高级别安全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就打击恐怖主义、网络犯罪、有组织犯罪等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注的国际和地区突出安全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并同意本着“平等互信、坦诚务实”的原则,加强两国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威胁。可以说,中英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正展现出引领地区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巨大潜力,两国关系“黄金时代”的全球意义将进一步凸显。

  第四,“黄金时代”需要精心呵护和开拓创新。一位西方哲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道理对于不同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中英两国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不同,两国在交往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与问题在所难免,也是很正常的。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并不意味着这些分歧与问题会自动消失。相反,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分歧与问题,恰恰是“黄金时代”内涵的应有之义。只有管控好分歧,处理好问题,才能确保“黄金时代”行稳致远。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想重点需要把握好四个“相互”:

  一是以平等的视角“相互尊重”。从中英关系的发展历程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空洞口号,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双方既要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还要尊重各自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尤其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例如,涉藏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民族情感,也是中英关系的敏感词汇。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近代以来正是英国等西方列强试图分裂中国,炮制了所谓的“西藏问题”。时至今日,英国一些政客还在为“藏独”分裂势力张目。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有悖于相互尊重原则,不利于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顺利推进。中国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不会做任何损害英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事。我们也希望英方在公投脱欧的新形势下,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统一对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性,在涉藏等敏感问题上谨言慎行,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涉藏问题是这样,涉港问题上也一样。香港过去曾是中英关系中的一大障碍,但中英通过谈判,成功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了中国。香港回归近20年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香港保持了稳定和繁荣。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香港总有一些人,无视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及香港有关法律,破坏香港法治和社会安定,挑战国家主权和尊严。近年来,香港社会还出现了一股“港独”思潮,一些人明目张胆地成立“港独”组织,宣扬“香港独立”、“香港民族自决”等“港独”或具有“港独”性质的主张,甚至在立法会就职宣誓时公然打出“港独”标语,侮辱国家和民族。对这样严重冲击“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中国中央政府当然要做出必要反应。不久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第104条进行了释法,其目的就是要维护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一国两制”,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高等法院日前也作出判决,取消了两名“港独”候任议员的就任资格。在涉港问题上,英国应当摒弃殖民主义思维,认识到香港回归以后,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不应干涉;应当谨言慎行,遵守不支持“港独”的承诺,不向“港独”和激进分离势力提供任何支持;应当与中方一道,共同致力于使香港成为促进中英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成为两国关系“黄金时代”的积极因素。

  二是以包容的心态“相互理解”。中英双方在看待彼此的差异性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全面客观地看待对方的发展进步。相反,如果动辄以“教师爷”自居,对别人指手画脚,容易引起反感和误解,难以实现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百闻不如一见。凡是到过中国的英国朋友都会亲身感受到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家。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人权保障事业而言,包括中英两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不断努力改进。中国尽管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我曾多次举例说,上海、天津、广州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并非中国的全部,我曾工作过的甘肃省等内陆省份一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有的地方连最基本的饮用水都非常匮乏。可见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希望英国公众既全面看待中国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又客观认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事实。

  三是以开阔的胸襟“相互信任”。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有一个观点认为,如果把中国视为敌人,它将来必定会成为敌人;如果把中国当做朋友,就会为迎来更加和平的未来创造可能性。中英是合作的伙伴,不是竞争对手,更不是所谓潜在的威胁。在看待中英关系时,我们不能身子进入21世纪,脑子还停留在20世纪甚至19世纪。

  比如,一些英国媒体无中生有,妄称中国企业“窃取”了英国企业的波浪发电技术,其理由是数年前该英国企业发生了盗窃案,案发两个月前曾接待一个中国代表团参观访问,然后在近日中国一家企业宣布成功制造波浪发电机之际,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臆测这桩尘封数年的盗窃案与中国人有关。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如果说中国企业与英国同行之间进行正常的访问交流,都会被认为有偷盗商业技术的嫌疑,那么今后双方如何开展互利合作呢?这种无端猜忌对两国间的互信和中英关系有百害而无一益。我来英国工作近7年,深切感到中英在建立相互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如何增进中英相互信任,这将是我下面要谈的第四个“相互”。

  四是以友好的情谊拓展“相互交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英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两国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近年来,中英人文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中国有超过3亿人学习英语,有数以亿计的英超球迷、英剧迷。英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居欧洲之首,已经有6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同时也要看到,两国人文交流格局与两国关系“黄金时代”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双方的交往还很不对称。

  比如,中国来英留学生的数量要远远超过英国在华留学生。英国朋友说,如果按人均留学生计算,双方留学生人数差不多。我说,即使按人均计算,中国留学生也远远超过英国留学生,因为中国的人口是英国的20倍,而留学生则是30倍。

  还有,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国民众对英国的了解要远超过英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这与中英媒体不平衡的报道有关。在中国,关于英国的报道大多是正面和积极的,而英国的涉华报道很多是负面和消极的。许多英国朋友访华之后发现,中国的现实情况与英国媒体报道有很大差别,这应该引起英国媒体的重视和反思。

  我希望中英双方加强往来,开拓思路,充分利用教育、文化、媒体、智库、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渠道和平台,积极扩大友好往来的规模,不断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双方要更加重视加强两国青年一代的交往,为两国人民友谊的种子生根发芽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总之,“黄金时代”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今天中英关系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精心呵护这一局面,为“黄金时代”从良好开局向全面深入发展架桥铺路、添砖加瓦,努力使中英关系成为东西方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交往的典范。

  女士们、先生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引发人们的回顾与思考。2017年将迎来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回首过去,中英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要行得稳、走得远,还需持之以恒地开拓进取。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在这样伟大的时代,站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中英两国携手,恰逢其时。”相信两国各界人士都能抓住机遇,牢牢把握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正确方向,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大发展!希望各位朋友继续理解、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发展进步,继续为开辟中英关系更加广阔的前景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

  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       *      *

  “防务和安全论坛”由英国政府前政务次官奥尔加·梅特兰德女士于1983年创立,早年主要参与推动北约框架下“多边核裁军”活动,冷战结束后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向英政府、企业、军队及驻英外交使团提供政策咨询的智库。近年来,论坛围绕英军事转型以及重要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多次举办研讨会。

  2016年11月16日,刘晓明大使应邀在该论坛发表题为《推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行稳致远》的主旨演讲。英政界、商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以及部分国家驻英外交官出席。刘大使演讲后,还回答了听众关于英欧关系谈判、中美关系、“一带一路”、人民币汇率、朝鲜问题、宗教自由、中英军事合作等提问。

  与会听众对刘大使演讲和答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演讲恰逢其时,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英关系现状、潜力和发展前景,为继续推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多位听众表示,这是近年来他们听到的关于中英关系最有说服力的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附件: